
在本周初被建议储存必需品以备突发情况之后,中国民众继续爆发恐慌性购买,无视政府对自己通知的澄清及对供应的保证。
商务部周一晚间发布的建议点燃了全国各地家庭的囤积浪潮,迫使政府和官方媒体对他们最初的声明进行澄清——声明鼓励他们储备”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
就在中国再次爆发Covid-19疫情,极端天气影响新鲜食品的供应之际,这一不寻常的讯息激起了公众的担忧和各种猜测,包括将其视为对与台湾发生潜在战争的警告。
社交媒体上的图片和视频显示,人们冲向当地商店,囤积大米、面粉和面条等主食,以及食用油和盐,还有维生素和手电筒。

A social media post of a crowded supermarket in China.持续的恐慌性购买迫使商务部在第二天澄清其讯息,敦促居民不要 “过度解读 “,说该通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稳定刚刚开始的冬季的食品供应和价格。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生活物资货源充足,供应应该完全有保障。”中国媒体援引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的话说。
国家媒体也重复了政府的说法,试图帮助安抚人们的担忧,并谴责对这份通知的好战式夸大。

Official messaging from the state has sparked confusion. Picture: AFP “我不相信国家会在此时通过商务部的一个通知对外释放民间需要“抓紧备战”的信号,”民族主义小报《环球时报》的主编胡锡进在其中国社交媒体账户上评论道。”大家都要有基本判断力,不要被轻易带了节奏。”
然而,另一位微博用户评论说:”这么多年没有听过‘适当囤积’这样的话,突然听到了,难免要引发人们的联想。”
随着超市货架被清空,政府澄清其信息的举动似乎不敌最初通知造成的广泛影响,部分是由于TikTok等社交媒体的扩散。
许多年轻人说,他们难以阻止他们的父母进行恐慌性抢购。
“拉动内需的好办法!成功地刺激了消费,”一位社交媒体微博用户评论道。
(本文版权为《澳大利亚人报》所有)
Related
转自澳大利亚人报
原文地址:https://cn.theaustralian.co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