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 “大象外交”:中国云南“流浪”象群如何一炮而红?

搬砖工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21-7-20 17: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制链接]
0 280

一群在中国云南省境内漫步的野生亚洲象,在“流浪”500多公里后,似乎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年多来,这16头野生亚洲象长途跋涉,穿越了田地和村庄,迫使数千名当地村民因安全原因被迫撤离,在当地造成高达120万澳元的经济损失。


这场史诗般的旅程令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着迷,有关象群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不减。


Space to play or pause, M to mute, left and right arrows to seek, up and down arrows for volume.WatchDuration: 1 minute 12 seconds1m 12s

一群15头大象正北行,穿过村庄和城镇,没有人知道他们要去哪里。为追象踏破鞋底儿、烤化了巧克力

今年早些时候,象群在互联网上一夜成名,并成为中国人日常谈话的焦点。


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在网上表达了他们对象群的喜爱,也有人通过中国官媒和主流媒体提供的24小时全天候直播或每日更新,观看大象进食、小憩和洗澡的镜头。




黄启鹏用手机捕捉大象的镜头。(

Supplied: 新京报/微博


)

云南本地人刘岚(Lam Liu,音译)说他几乎每天都会关注象群的下落。


他说,自己从小就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感兴趣,但没想到在自己家乡发生的事儿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是唯一的一次,”刘先生告诉ABC中文。


“国内媒体这次对自然和环保议题的报道是空前的。”


全民观象热潮驱使许多博主,甚至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去追踪他们的下落,希望能用镜头捕捉下来。


新京报记者黄启鹏在《追象日记》短视频里说,他不得不睡在车里、忍受晒伤和烤化巧克力的高温天,才能一睹象群的风采。


追了12天后,他终于在河边发现了大象。


“这群大象在河边戏水、吃东西,”他在一段视频中兴奋却轻言细语地说。


“我们现在跟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去打扰它们。”


另一位记者在短视频中说,他经过多天的长途跋涉,鞋底儿都磨损了。




在一段视频里, 记者齐超展示了因寻象而磨损的鞋底儿。(

Supplied: 新京报/微博


)大象去哪儿了?

据报道,象群自去年3月离开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后向北迁移。该栖息地处于云南与缅甸和老挝接壤的热带地区。


云南省有300余头野生亚洲象,它们是濒危物种。




云南当地有关部门正在用无人机从上方监视象群的旅程。(

Xinhua via AP: Hu Chao


)

据法新社报道,上周,有村民发现了一头受伤的幼象滞留在茶叶地里,随后被救出。


据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如果不进行治疗,象腿上的感染伤口可能会危及生命。


本月早些时候,一头掉队的10岁公象在一个月前接受麻醉后被送回了自然保护区。


今年早些时候,象群的另一名成员被送还。




这头公象在掉队后被送返自然保护区。(

Yunnan Provincial Command Center for the Safety and Monitoring of North Migrating Asian Elephants via AP


)

然而,其余14头大象仍然离家很远。至少有一只幼象是在迁徙途中出生。


地方政府出动了数百人力、数十架无人机、数十辆卡车,以便监视和引导大象的途径。


上周三,中国官媒报道称,它们已开始向南迁移,朝东南方向总体迁移约10公里,目前正在昆明以南徘徊。


早些时候,象群逼近了昆明市郊,而昆明市总人口达840万,引发了人与野生动物之间潜在冲突的担忧。


但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报告。


Space to play or pause, M to mute, left and right arrows to seek, up and down arrows for volume.WatchDuration: 48 seconds48s

象群在昆明近郊的森林里酣睡。专家仍对象群“出走”原因无解

本月早些时候,有报道称有市民因吃菌中毒被送往医院,云南省卫生部门随后发出预警公告,提醒市民不要误食有毒野生菌。


“大象会不会吃到毒蘑菇”的话题很快在微博上走红,浏览量达 1.2 亿次,评论数千条。这一情况促使专家出面解释减轻公众的恐惧,称这些大象对毒蘑菇的鉴别能力很强。




《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告诉人们“不必担心”。(

Supplied: 微博


)

虽然亚洲象迁徙的情况并不罕见,但目前仍不清楚是什么促使象群离开原始栖息地,以及它们还能继续迁移多长时间。


但这场史诗般的“流浪”和国内外铺天盖地的报道凸显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挑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野生亚洲象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而据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专家张立教授说,合适的栖息地在过去20年中也减少了约40%。


“不容忽视的是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造成的严峻现实,”李教授在微博写道。




中国官媒对象群动态做全天候直播。(

AFP via CCTV


)

也有人认为,象群数量的增加及其栖息地近人类居住的地方等因素可能鼓励了它们“出走”。


“保护区仅是人类主观划定的范围,”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说。


“对于亚洲象来说,哪些地方有食物适合生存,它就会将其作为栖息地对待。”


“大象外交”?


有专家称偷猎法颁布后中国大象的数量有所增加。(

Xinhua via AP: Hu Chao


)

“流浪”象群的新闻和中国媒体对其的异常痴迷,也登上了各大国际头条。


除了欣赏可爱的照片和有趣的视频外,一些中国网民还指出,大象故事的叙述可能有助于缓和中国的“战狼”形象。


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为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叙事而犯愁,尤其在新疆香港的人权问题和新冠溯源方面的报道上。


官方小报《环球时报》的一篇社论称赞了这些大象,称“一个真实、充满爱心的中国形象正在出现”。


社论写道:“中国对流浪大象的照顾反映了西方无法歪曲的可爱国家形象。”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五月的一次讲话中表示,他希望为中国树立“可爱”的形象,并不断扩大中国的“国际舆论朋友圈”。




皮查蒙·约范童博士是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问题和国际关系方面的高级讲师。(

Supplied: UNSW Canberra


)

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堪培拉分校的中国问题专家皮查蒙·约范童(Pichamon Yeophantong)一直在关注大象的故事。


她表示,虽然这个故事可能作为中国的“大象外交”被政治化,但它对改变中国的国际形象并没有实质性帮助。


“即使是系统性地在尝试,我认为中国媒体也无法令人信服地利用这个故事来达到政治目的,”她告诉ABC中文。


“我认为与其说‘大象外交’软化了某些国家眼中所谓的‘狼战’形象,我认为环保主义者和专家们正有效利用大象的故事,以提高对中国亚洲象未来保护的必要意识。”


她说,在昆明即将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会议之前,环保主义者还利用大象的报道来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关英文文章Posted41m ago41 minutes ago, updated31m ago31 minutes ago

转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
原文地址:http://www.abc.net.au/chine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澳新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迪恩网络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