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u]中国移民淘金史成为艺术家的创作源泉

搬砖工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22-7-1 16: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制链接]
0 238

出生于北京的艺术家Guan Wei于1989年首次访问澳大利亚,在霍巴特的塔斯马尼亚艺术学院实习,并于第二年搬到这里。


作为1989年6月4日天安门广场屠杀事件后来到澳大利亚的中国大陆移民浪潮的一部分,Guan Wei最近对中国人移民澳大利亚的历史非常着迷,这是由19世纪50年代开始的淘金热引发的。


他在悉尼Hurstville博物馆和画廊展出的新作品中捕捉到了一些早期中国移民的历史,作为新的《我们的旅程/我们的故事》展览的一部分。


六位中国艺术家被邀请对一系列反映悉尼南部乔治河地区华人历史的文件和物品作出回应,该地区拥有大量的华裔人口。Guan的作品包括提醒人们注意白澳政策和早期对中国移民的苛刻待遇。


“当我收到乔治河市议会寄来的关于最早生活在该地区的中国移民的文件时,我立刻对一个叫Tiy Sing的蔬菜种植者产生了兴趣,”关伟说。


“我从文件中选择了12张图片,制作了一个中国风格的屏风,它显示了悉尼的海岸线和乔治河的位置。


“中间的头像是蔬菜种植者Tiy Sing,他脸旁的印章是移民局的印章”。


“他脸上的横幅写着:”澳大利亚。白人的土地”。



Artist Guan Wei with his screen

在Tiy Sing的脸部上方是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州长的照片,Guan认为他们该对引入白澳政策负责。他想用这件作品来提醒现代的澳大利亚人注意这项政策。


“今天有些澳大利亚人对澳大利亚历史上的白澳政策一无所知。”白澳政策是以种族歧视为基础和动力的,”他说。


“当时,立法对每个进入维多利亚州港口的中国移民征收10英镑的人头税。”


屏幕的上方是Glenfield这个词,这是悉尼西部的一个地区,Guan和他的家人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屏幕的另一边是四件物品——Tiy Sing农场入口处的标志、他的犁、算命签和他的左手掌纹–这些都是他一生辛勤工作的象征。


关将这个屏幕描述为 “对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历史思考”。


“这是我对历史的表述,”他说:”我们如何理解历史决定了我们将如何面对未来”。


乔治河地方政府辖区内超过18%的居民在中国出生,27%的人有中国血统。中国方言是继英语之后最常用的家庭语言。


中国人向该地区的移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当时该地区成为由被淘金热吸引到澳大利亚的中国人经商的热门地区。参与展览的其他艺术家有:Cindy Yuen-Zhe Chen, Xiao Lu, Guo Jian, Lindy Lee和Jason Phu。出生于马来西亚的艺术家Chen做了一幅波浪形墨线交错的长卷,名为《占卜可能的路径》。


她通过让风把绳子吹过纸面来创作这件作品——对机会或运气的依赖是受到中国算命签的启发。


她说:”我被这些算命签所吸引,因为我有和母亲与叔叔在马来西亚槟城参观寺庙的记忆。人们用这种装置来询问观音菩萨或当地的神灵,你生活的方向。我被这些小算命签中所体现的东西所吸引。”



Artist Cindy Yuen-Zhe Chen

“这种试图了解在你的生活中应该走哪条路,选哪条路的过程也与我在澳大利亚的移民经历相一致。对于很多移民来说,存在着这种潜在的重选人生道路——当他们来到这里时,他们可能没有想到会真正留在这里。”


Chen还为展览制作了一个声音装置,她在该地区的两个公园里录制了鸟叫声和树上的风声。


当被问及目前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以及对华裔澳大利亚人的影响时,她说得很谨慎。


“对双方来说,专注于与对方进行建设性的对话真的很重要,”她说:”对我们来说,区分国家和当地居民是很重要的。”


她认为,任何国家的公民都很少百分之百地同意自己的政府。



Chen working on her ink and scroll work called Divining Possible Pathways. Picture: Taiyo Totsuka

“我们都希望在这个星球上共同生活,和谐合作,但我认为在人类的这个特定时代,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她说。


她补充说,创意艺术是在一个社会中不同背景的人之间发展联系的重要方式,它们在社会的复原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造性艺术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拥有不同的文化声音对于人类文化的复原力和适应性来说绝对是最基础的。文化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多样化才能生存。澳大利亚人必须能够与我们周围的所有国家和谐地合作,同时仍然保留我们的身份意识,并不断研究作为澳大利亚人的意义。“


“我有中国的文化传统。在澳大利亚生活让我有机会审视我作为一个澳大利亚人的意义。”


“我相信艺术和批判性的创造性思维,这正是艺术让我们做的——对于未来的几代人来说,这确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的旅程/我们的故事》正在悉尼Hurstville博物馆和画廊展出,直到7月24日。


(本文版权为《澳大利亚人报》所有)



Related


转自澳大利亚人报
原文地址:https://cn.theaustralian.com.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澳新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迪恩网络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