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聚焦香港疫情恶化:“清零”与“共存”的抉择之痛

搬砖工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22-2-17 18: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制链接]
0 260

自今年以来,香港本地的新冠疫情不断恶化,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呈迅速上升趋势。


当地时间2月17日,香港政府报告新增约5000例新冠阳性病例,创下当地的单日确诊病例数字新高。


当地媒体还披露,特区政府已找到约2万个酒店和公屋房间作为新冠患者的隔离设施,并争取本月底完成相关安排。


与此同时,特区政府还决定在3月初,为全港750万市民进行三次全民强制检测。当局将按香港人身份证编号划分检测日期,计划在一周内完成750万人的检测,并连续检测三周,即每天检测100万人,每人将接受检测三次。


稍早,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表示,第五波疫情急速发展使得当前情况极为严峻,大大超出特区应对能力。


北京已经表示会支援香港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中央政府也将采取措施,保障香港鲜活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并援建社区隔离和治疗设施。


此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指示,尽快稳控疫情是“当前香港压倒一切的任务”,习近平还称,香港政府官员要切实负起抗疫责任。


有分析认为,习近平罕见地就香港疫情亲自发出重要指示,突显事态已提升至国家最高层级。


新冠疫情爆发两年多以来,习近平在武汉“战役”时亲自下达重要指示后,很少就各地个别疫情发表看法。


Loading“零病毒策略”是否具有意识形态因素?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吴木銮博士认为,所谓“全国抗疫一盘棋”其实就是担心一旦香港疫情失控,临近的深圳及广东省都可能会破防。


“我相信这是一个顾虑。这些毕竟是临近城市,”吴木銮博士强调到,针对新冠病毒的零容忍已经上升到了意识形态领域。


他说,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统称“两会”)预计将在三月召开,目前的中国政治也处在一个敏感点上;对习近平的任期来说,这一时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此凸显了稳定的重要性。


此外,特首选举能否如期举行的话题也再次引发讨论。目前有关方面不排除选举会短暂押后,但不会出现“7月1号无特首”的情况。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表示,香港正在努力遏制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的蔓延。(AP via Xinhua: Ju Peng)

“这个零病毒的指导性原则恐怕会持续到明年。”


此外,他还认为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只要在“动态清零”方面表现不佳的话,他们的仕途就会遇到麻烦。


订阅中文简报

订阅ABC中文周报 网罗每周精选内容


Your information is being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ABC Privacy Collection Statement.Email addressSubscribe是否要注重市民的“集体价值观”?

蒙纳士大学的公共卫生专家杨辉副教授表示,有人大力建议在香港搞“方舱医院”,但是他说这要依仗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要看香港的百姓能否接受把病人从家庭中剥离出来。


他指出,现在香港人口稠密,通风不好,隔离设施也不足,且检测能力有限。


杨辉博士说:“除了防疫的需求之外,再一个就是要看民众基础。”


“老百姓有集体的价值观。他们可以形成一个社会规范,社区的信仰,”他说,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政府的政策在某些国家,某些地区就能实行,而其他国家或其他地区就实行不了。


“香港的民众和内地的民众是不一样的。香港的民众受西方影响会更多一些。”


杨辉博士还补充道,强制核酸检测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除了最受关注的跨境司机之外,还有报道指出,有些香港人北上辟疫,甚至还有人偷渡进入内地。


“香港的疫情其实也是大陆的疫情,这是不可分割的,”杨辉博士说。


“这对大陆的压力也是蛮大的。”


“与病毒共存”适合香港吗?


病人不得不在户外的病床上等待,香港的医院已人满为患。(AP: Vincent Yu)

本周初,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曾重申,特区政府没有大规模封城的计划,但会坚持动态清零,不会放弃或懈怠。


另一方面,香港一些公卫专家和学者则建议特区政府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因为这一波奥密克戎变种病毒虽然传播性强,但是重症率和死亡率都和以前的新冠病毒极为不同。


然而,中国国家卫健委上周否决了这一提议。近来,中国官媒新华社及《人民日报》接连发文评论称,香港需坚持“动态清零”的抗疫方向,并批评了“与病毒共存”的说法。


他说,人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在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威胁和病毒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此外,杨辉博士认为,更早地学会与病毒共存不仅可以提高民众对病毒的集体抵抗力,也能够让民众恢复正常生活——等得越久,出来得就会越困难。


他解释道,在奥密克戎变种病毒流行的时代,确诊案例已经不再重要,而要看重症和死亡数字,还要关心易感人群——老弱幼的健康问题。


吴木銮博士说,尽管中央政府明确回应坚持“清零政策”,许多香港的公卫专家直到今天还在倡导“与病毒共存”的策略,他们认为动态清零策略是无效的。


他以新加坡的防疫政策为例,指出中国内地和香港迟早都会像新加坡一样采取“与病毒共存”的做法。


“不可能这样一直封下去,因为经济社会代价太大了,”吴木銮博士说。


“为了拉平曲线[实行清零政策],可能短期内会比新加坡快,因为使用了非常强硬的手段。


“‘打点滴’可能好得快,但是‘后遗症’也许很大。‘吃药片’也许好得慢,但是长远的角度来看也许更好。


Posted1h ago1 hours agoThu 17 Feb 2022 at 7:36am

转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
原文地址:http://www.abc.net.au/chine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澳新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迪恩网络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